閱讀 4088 次 我身邊的建筑計劃問題研究
我身邊的建筑計劃問題研究
隨著山水城市的概念的提出,加強城區及景區綠地建設成為園林城市發展中的重要一環。筆者運用“建筑計劃學”的設計方法,通過對子長縣植物園進行實地調研、相關性分析、地形環境、空間分布和動線分析(動線分析包括人群的分類、流量與路徑組織等),對山地環境條件下的生態植物園規劃設計手法進行了一些探索。
研究目的及意義
加強對建筑計劃學的認識,建筑劃是介于總體規劃和建筑設計之間的一個環節,它和規劃、設計相互滲透又有很大不同(圖1
)。它們同時具備才應該是建筑專業完整的理論框架。建筑計劃受制于城市規劃管理條件,依據規劃所確定的用地性質,對其社會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物質環境進行實態調查,確定建筑性質、規模與具體設計原則。它的思維方式與工作方法更接近于城市規劃的宏觀的、由大及小的邏輯思維。它從城市規劃的角度對項目的社會、環境、經濟等因素進行分析研究。
圖1
本方案即采用建筑計劃的設計手法,有效對基地現狀踏勘、項目設計所需條件進行研究,為項目的進一步實施打下良好的基礎條件。以山地條件下的植物園規劃設計作為研究對象,基于子長縣作為老革命根據地的歷史文化背景,及復雜山地環境進行研究,對植物園的規劃設計也同時帶動了當地人文環境和旅游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2、背景分析及項目概況
(1)項目概況
子長縣地處陜西省北部居中,北依衡山山脈南麓,南臨永坪川,居延安地區北部清澗河上游。
(2)項目區位
該項目總用地面積植物園位于子長縣龍虎山風景區北坡,北鄰包西鐵路,南面和西面為龍虎山,東側為現有的居住區,地塊屬于典型的陜北地區黃土高原地貌,規劃面積55.8公頃。
(3)項目的意義
1)科普教育價值 接觸自然、了解、認知植物、科普教育
2)環境生態價值 完善城市生態綠地系統、改善環境
3)整合山地景區 與現有龍虎山景區整合為一體
4)推動城市發展 推動城市新區的建設發展
(4)用地現狀
設計地塊是典型的陜北黃土高原地貌。地形豐富多變,北低南高,總高差近125米,易于營造多樣符合植物立地條件的各種展示空間。南北走向長約650米,東西走向長約1350米。南北向最大高差約125米,坡底與谷地的高差約為20-30米。
通過對用地的豎向、水文、地形地貌進行分析,對基地現狀進行總結,如下表:
優勢 |
限制 |
1、黃土高原多樣的地形空間立地條件 |
1、局部相對高差較大 |
2、地塊內有取水點作為水源 |
2、現狀山體缺少植被覆蓋 |
3、場地以農業用地為主,利于前期工作 |
3、北側鐵路離規劃區過近 |
4、政府部門的重視與支持 |
4、位于山體的北坡 |
2.1規劃布局
1)規劃定位本項目為市民提供了解和接近植物的平臺:感知、了解、解釋、教育,增加城市生態綠地空間,拓展城市公共休閑活動空間,具有典型黃土高原地域特色的縣級植物公園。
圖2規劃總平面
形成“五大理念、三大特色”,分別是:結合地形的規劃理念、營造休閑濱水空間、大片林地景觀、突出總體的山水空間關系、創建特色游賞谷地五大理念;展示當地特有地貌特征與植物展示的關系、“紅色植物”主題條帶、黃土高原特色植物展示花園三大特色類型。
2)規劃設計策略
根據用地現狀的考察研究,提出以下設計策略,改善植物園環境,體現了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建筑融于自然的設計理念。(圖2)
1、結合地域性地貌特征營造山水谷地空間關系,最大化利用現有地形地貌營造多樣空間游覽與展示體系。
2、項目緊密結合現有地勢,具有可操作性,同時本著節約型綠地建設使得投資與效果最優化,進行可操作性與節約型綠地營造。
3、多種尺度及感官模式的植被展示體系,提出紅色主題、黃土高原特色植被、主題花園展示等多樣的展示體系策略。
4、使用銹鋼板與山體相切割形成多樣的場地空間,具有藝術美感,結合擋墻的工程量最小的藝術化處理(如圖3)
圖3具有陜北民俗特色的文化主題墻,結合擋墻恰當地置于環境之中
2.2功能分區規劃
整個園區主要分為:入口濱水區、溫室、黃土高原特色植物與紅色植物谷、特色主題花園谷 、坡地專類園區 、樹木園區六大園區,其中入口濱水區分為水面、主入口區域、次入口區域、停車場區域;黃土高原特色植物與紅色植物谷分為: 紅花、色葉、鄉土植被;特色主題花園谷分為:兒童認知、墻主題、芳香主題、巖石園;坡地專類園區主要由觀賞性小喬灌木構成;樹木園區主要為密林、高大喬木。
2.3景觀結構
小區形成“三帶、兩谷、兩坡”的景觀結構體系,主要有:三帶:隔離帶、濱湖帶、密林帶。兩谷:紅色主題鄉土植被展示谷、特色主題花園谷。兩坡:觀賞專類園、專類園展示載體。
2.4詳細設計
對臺地的處理
臺地的應用主要有2方面:一是為了給人們的交流活動營造一個圍合的空間,因此多應用于戶外交流空間,如小型戶外劇場;二是出于滿足植物生態習性的需要,如熱帶植物排水的需要,因而特別塑造的.在子長龍虎山多為臺地地形,因而,采取與地形相結合的折線進行道路處理,在節點處做切割擋墻,形成特色墻展示空間,使道路、構筑物與環境融為一體。(如圖4-6)
小結
植物園作為城市公園的一個重要類型,具有與其他普通公園不一樣的重要特征,對于城市地域性特色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優勢,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而地形地貌、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要素生動地表達了時光的流逝,子長植物園的設計正是受到場地自身特性的啟發,設計形式與場地的地理結構特征、周邊環境及生態、歷史等要素息息相關,因而景觀結構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具備了該地段所應表達的物質及精神雙重意義。
參考文獻:
[1] 余樹勛、植物園規劃與設計/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0.
[2] 趙 宇、李志民、李立敏、建筑計劃理念與方法在建筑設計課程中的應用初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9月。
(本文來源:陜西省土木建筑學會 文徑網絡:劉軍 呂琳琳 編輯 劉真 文徑 審核)
上一篇: 新舊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電源的比較 |
下一篇: 某專科學校辦公樓給排水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