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免费午夜视频_草逼一区_精品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一区黄色_亚洲91精品_成人一级免费

陜西土木建筑網首頁 > 建筑論文 > 巖土工程 > 某建筑地基浸水事故的檢測鑒定與處理

閱讀 5793 次 某建筑地基浸水事故的檢測鑒定與處理

摘要:某多層磚混結構建筑由于地基浸水濕陷發生不均勻沉降事故。介紹了該建筑事故的檢測鑒定、地基加固設計、地基加固方案和地基加固施工等情況,可供同類工程參考。...
 
某建筑地基浸水事故的檢測鑒定與處理
 
李克光1    李林2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陜西 西安,710055;
 2. 陜西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陜西西安,710082)
1、工程概況
    某多層磚混結構建筑,其可行性研究階段的巖土工程勘察報告表明,場地為Ⅰ級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建筑物地基處理采用換填2.4m厚2:8灰土墊層,墊層外放2m,灰土墊層底標高為-4.5m,設計要求墊層承載力特征值180kPa。墊層底部下臥層為黃土狀土,承載力特征值為fak=130kPa。設計該建筑為六層磚混結構,基礎為混凝土條形基礎,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
 
    2009年2月發現該建筑投入使用后不久,散水和墻體產生局部下沉情況,部分墻體產生了裂縫,建筑物發生了傾斜情況。隨后針對該建筑不均勻沉降裂縫事故原因、結構安全性進行了檢測鑒定,并根據檢測鑒定結果進行了地基處理。
 
2、檢測結果
    2.1 裂縫檢測
    一層D軸外陽臺端圍護縱墻下沉開裂比較嚴重,一般縫寬3.0~13.0mm,最大縫寬達30.0mm;一層A軸外陽臺端圍護縱墻裂縫多呈水平向發展,一般縫寬0.4~2.0mm,最大縫寬2.5mm。
 
    建筑物內縱墻上均有裂縫產生,其中C軸、D軸縱墻裂縫相對比較嚴重。內縱墻裂縫寬度一般在0.35~6.0mm之間,最大寬度裂縫發生在一層D/2-3墻段,縫寬達10.0mm。
 
    建筑物多處承重橫墻上也有裂縫產生。橫墻裂縫主要表現為一層橫墻向D軸方向(即建筑物北側)傾斜的裂縫,縫寬一般在0.40~2.5mm之間,最大寬度裂縫發生在屋面女兒墻。
 
    2.2建筑物沉降情況檢測
    以建筑物一層頂陽臺端部縱向混凝土梁底面為假設基準,結果可反映該建筑產生沉降變形后的相對高差(包括施工誤差),觀測結果見圖1。由觀測結果可知,該建筑發生了明顯不均勻沉降情況。具體地,北側沉降量大,表現為北側一層頂陽臺端部縱向梁底面實測相對標高在-158~-305mm之間;南側沉降量小,表現為南側一層頂陽臺端部縱向梁底面實測相對標高在0~-150mm之間。同一軸線南北兩側的沉降差一般在155~175mm之間,同一軸線南北兩側的沉降差最大值發生在7軸,為267mm。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第5.3.4條的要求,高壓縮性土地基變形的允許值為,局部傾斜(局部傾斜指砌體承重結構沿縱向6~10m內基礎兩點沉降差與距離的比值)不大于0.003。該建筑橫墻局部傾斜一般在0.0088~0.010之間,最大局部傾斜發生在7軸,為0.0153,是GB50007允許值的5.09倍。
 
    2.3建筑物頂點水平位移檢測
    對該建筑整體水平位移檢測的結果表明,2009年2月28日,該樓在E/17點北向水平方向頂部相對底部的最大位移為132.5mm。且檢測工作進行時,該建筑不均勻沉降和頂點水平位移仍在發展。依據國家標準《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50292-1999)第6.3.5條中關于多層砌體結構不適于繼續承載的側向位移的有關規定,對于該樓,其垂直變形不應大于82.8mm(不大于H/250)。因此,認為該樓整體水平位移遠超出規范限值。
 
    2.4地基檢測
    檢測中,在該建筑布置了3個探井(具體測點位置見圖1),對該建筑地基灰土及其下地基土的物理力學性質進行了測試。由檢測結果可知:
 
    (1) 該建筑地基土為中、高壓縮性土,且土層均處于塑性狀態。
    (2) 該建筑地基土層濕陷性為中等到強烈。按照GB50025-2004第4.4節的規定進行計算,1號、2號探井位置地基土的濕陷量⊿s分別為144.0mm、184mm,1號、2號探井位置黃土的自重濕陷量⊿zs分別為159.0mm、84mm,按1號、2號探井部位的濕陷量數據進行評價,該建筑場地屬Ⅱ級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
    (3)該建筑地基濕陷性土層的厚度,根據1號、2號探井數據,主要處于±0.00以下-4.50m到-7.0m之間。
    (4)該建筑地基高壓縮性土層的厚度,根據1號、2號探井數據,也主要處于±0.00以下-4.50m到-7.0m之間。
    (5) 該建筑3號探井±0.00以下-4.50m到-5.65m之間,含水率在25.3%~26.7%之間,飽和度在84.0~90.0之間,濕陷系數0.001(濕陷性已消除)。處于可塑狀態。-5.65m以下土層由于含水率較大,現場無法取得原狀土樣。
    (6)該建筑地基灰土的無側限抗壓強度實測平均值為402.2kPa。
    (7) 該建筑灰土墊層下土層的承載力特征值,由探井1確定時為131.5kPa;按探井2確定時為195.9 kPa。

3、事故原因分析和安全性鑒定
    3.1 事故原因分析
    該建筑發生嚴重地基不均勻沉降、傾斜和裂縫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⑴進行施工圖設計前未進行詳細勘察工作,采用可行性研究階段的勘察數據作為施工圖設計的依據,不符合GB50021第4.1節的規定。該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勘察報告反映該建筑場地為Ⅰ級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但根據以上檢測結果,按地基探井部位地基土層的濕陷量數據評價,該建筑場地也應為Ⅱ級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作為設計依據的勘察資料不準確,直接導致采用的地基處理方案和其他設計措施不能很好地適應實際場地地質條件。這是導致該建筑發生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⑵在Ⅱ級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條件下,該建筑存在以下不足:該建筑排水措施和檢漏防水措施不能滿足GB50025第5章的要求;該建筑地基土層物理力學性質不均勻,局部灰土墊層下軟弱土層的承載力,經驗算不符合GB50025第6.1.8條的規定。這是該建筑發生事故的原因之一。
 
    ⑶按GB50025第9章要求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物在使用與維護過程中,應經常進行維護、檢修與觀測,確保所有防排水措施發揮有效作用,防止地基浸水濕陷;如果發生異常沉降情況,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但檢測中發現,在事故發生前,對該建筑明顯未做到有效的維護、檢修與觀測,這也是導致該建筑地基長時間受水浸入的一個原因。
 
    綜上所述,受以上因素的綜合影響,北側室外地下管溝長時間漏水,使雨水與生活用水等通過地基灰土墊層邊沿滲入其下地基土層中,使該部位地基墊層下土層浸水,局部土層浸水飽和,使該部位土層產生濕陷變形;同時壓縮性增高,產生壓縮變形;含水量增大,承載力下降,最終導致該建筑產生如前述的嚴重不均勻沉降、傾斜和裂縫。
 
    3.2 結構安全性鑒定
    依據《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50292-1999)中房屋安全性鑒定的規定,該建筑整體結構的安全性等級應評為Dsu級,即“安全性極不符合標準GB50292對Asu級的要求,嚴重影響整體承載,必須立即采取措施。”
 
4、地基加固設計
    根據檢測鑒定結果,對建筑地基進行加固需從地基濕陷性、壓縮性和承載力三方面著手。可供選擇的方法有擠密法、樁式托換法、堿液法和旋噴樁法等多種方法。由于地基土含水量較大,用擠密法效果不佳;而堿液法費用相對較高且會產生一定的附加沉降;坑式靜壓樁法需要形成托換導坑,對地面破壞較嚴重;故綜合分析最終選擇采用高壓旋噴樁法對建筑進行加固。
 
    高壓旋噴樁法加固地基的原理,是把注漿管鉆入土層后,使用超過20MPa的高壓將漿液噴射注入土層中,使水泥漿與土體膠凝成樁體,達到改造加固地基土體的作用。高壓旋噴樁法適用于處理下述各類地基土:淤泥,淤泥質土,流塑、軟塑或可塑的粘性土,粉土,沙土,黃土,素填土和碎石土等。
 
    對于該建筑,采用高壓旋噴法對地基進行加固,通過旋噴樁將原有基礎的部分荷載傳給基礎底面8.0m以下的長石砂巖持力層,滿足實測地基承載力要求,且遠低于濕陷性土層浸水后的濕陷起始壓力,從而達到對建筑地基進行加固、阻止建筑物沉降繼續發展的目的,并使建筑地基的安全性,滿足國家規范要求。
 
    該工程選用樁徑600mm,共布樁201根。旋噴樁所用材料:水泥42.5R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1:1,并摻入萬分之三的三乙醇胺。旋噴樁孔中心到最近墻體的距離為300mm。具體旋噴樁位布置圖見圖2。

5、施工措施
    根據建筑沉降正在發展的實際情況,施工時應重點采取措施,盡可能減少施工產生的附加沉降對原建筑產生影響。具體采取了以下措施:
    ⑴ 施工期間,每天兩次對建筑進行沉降、建筑物頂部水平位移等的檢測工作,并根據檢測結果及時調整施工方案、施工順序和施工工藝。
    ⑵ 同一天內,同一墻段下施工的旋噴樁數量不超過2個。
    ⑶ 施工完某一墻段,應最少跳過2個軸線,到下一軸線的墻體繼續施工。
    ⑷ 施工時應避開地下管溝和管道,防止鉆孔傷及地下管道。
 
    6、結語
    建筑地基不均勻事故發生突然且迅速發展,事故發生后建筑發生不均勻沉降的部位沉降速率實測值達到1mm/d~3mm/d。檢測鑒定、加固設計及施工期間,建筑物沉降和頂部水平位移仍不斷發展。隨著高壓旋噴樁法加固地基施工工作的進行,建筑物沉降速率逐漸減小,當施工完成190根樁后,公寓地基不均勻沉降情況不再繼續發展。
 
    本工程采用高壓旋噴樁法對地基進行加固,效果好,見效快,迅速阻止了建筑物的不均勻沉降,加固后地基變形較小,對原建筑的影響較小,取得了良好的技術經濟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0025-2004 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0292-1999 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本文來源:陜西省土木建筑學會  文徑網絡:文徑 尹維維 編輯  劉真 審核)
關于 地基 浸水 事故 檢測 鑒定 處理 的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婷婷综合网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 男女免费视频网站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似苏梦涵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成人av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综合久久国产九一剧情麻豆 | 二区中文字幕 |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 免费高清日本 | 毛片免费视频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动漫 | 日日网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黄www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片在线看 | 爱爱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 欧美精品国产精品 | 精品国产欧美日韩 | 亚洲午夜免费视频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 久久综合五月天 | 一级片aaaa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六 | 久一在线| 福利在线观看 | 欧美伦理一区二区 | 欧美日本国产 | 日本久久影视 | 日韩毛片在线看 | 欧美韩日 | 91久久国产精品 | 欧美激情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