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3288 次 構造柱模板支設方法的改進
構造柱模板支設方法的改進
陳淑敏
鄭州市城市建設開發(fā)總公司
按抗震規(guī)范要求,在磚混結構建筑中必須設置一定數(shù)量的構造柱。構造柱的支設方法多采用在砌體施工時距馬牙槎200mm~300mm處留設腳手架,用Ф48鋼管作為柱箍加固、支設。現(xiàn)在的工程由于工期短,要求進度快,往往砌體砂漿還沒有達到一定的強度就得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在加固過程中由于墻體砌筑時間短,容易擾動砌體,加固不牢,會出現(xiàn)脹模、跑漿現(xiàn)象,從而給工程留下了質(zhì)量隱患。我們在多個工程施工中,合理利用木模板(多層膠合板)、竹膠板和矽l2~20對拉螺栓、Ф48鋼管及扣件等材料,采取穿對拉螺栓、Ф48鋼管、扣件相結合的加固支模方法,其施工簡單、方便、快捷,既降低了工程成本,又消除了質(zhì)量通病,取得了較好的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本文介紹其施工操作的方法。
1、施工條件
(1)在砌體施工時,距馬牙槎200mm~300mm處留設腳手架眼,或在此位置留設穿螺栓套管,管子的直徑根據(jù)對拉螺栓的直徑而定。
(2)施工機具:電鋸、鉆頭、錘子、活動扳子等。
(3)材料要求
①模板:一般采用l2mm厚木模板(多層膠合板)或竹膠板、組合式小鋼模等。
②對拉螺栓長度應為:墻厚+模板厚度(多層膠合板或竹膠板+方木)×2+Ф48鋼管直徑×2+絲長(一般為50mm)×2
③Ф48鋼管、扣件。
2、操作方法
其工藝流程為:模板配制(圖1)、拼裝"墻體鉆孔"馬牙槎邊粘貼海綿膠帶"模板就位、穿對拉螺栓、加同、校正"澆筑混凝土"模板拆除。
(1)模板配制、拼裝:構造柱模板一般采用重量輕、支拆、搬運方便的木模板或竹膠板。模板應按構造柱位置、尺寸進行加工、配模。
(2)模板設設、加固:模板支設要與下一層構造柱連為一體,模板支前要刷隔離劑,模板拼縫要嚴密,支撐要牢固,加固要牢靠。構造柱由于尺寸較小,其對拉螺栓間距可根據(jù)施工經(jīng)驗確定,一般為Ф12~20@600~900之間,第一根對拉螺栓位置距樓層一般為300mm。
(3)控制模板縫隙漏漿措施:構造柱模板與墻體之間縫隙易產(chǎn)生漏漿通病,為此在模板間拼縫必須加1.5mm厚20mm寬海綿膠條;模板與砌體間縫隙也應沿馬牙槎在墻體上粘貼1.5mm厚20mm寬海綿膠條,如圖l示,由項目質(zhì)檢員檢查、落實。模板拆除后用裁紙刀將海綿膠條清理干凈,使構造柱馬牙槎邊緣整齊,美觀,混凝土觀感質(zhì)量較好,從而消除了因漏漿而造成的混凝土漿污染墻體;馬牙槎邊緣不整齊以及構造柱蜂窩、麻面的質(zhì)量通病。
3、施工注意事項
(1)構造柱支模時間不宜過早,以免擾動墻體。
(2)模板拼縫以及模板與墻體間縫隙必須加海綿膠條,以控制混凝土漏漿,減少墻體污染,提高砌體工程觀感質(zhì)量。
(3)對拉螺栓、螺帽在模板拆除后應及時回收、清理,以增加周轉(zhuǎn)次數(shù)。
(4)對拉螺栓加固應采用雙螺帽,并在混凝土澆筑前嚴格檢查加固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杜絕漲模現(xiàn)象發(fā)生。
4、結語
通過采用以上方法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證了施工質(zhì)量,降低了工程成本,有效地控制了脹模、漏漿等質(zhì)量弊病。
(本文來源:陜西省土木建筑學會 文徑網(wǎng)絡:溫紅娟 劉紅娟 尹維維 編輯 文徑 審核)
上一篇: 關于家居裝飾的幾點看法 |
下一篇: 鋼筋混凝土斜屋面的防水施工簡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