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4764 次 品讀黃少良
品讀黃少良
古樸的中式桌椅,蒼勁的萬馬奔騰根雕,偏于一隅的茶道幾……都說品味最能彰顯個人品質,在云南九州建設集團公司董事長黃少良的辦公室里,這種循循的中國古風也像他的主人一樣——含而不露。
出生于廣東“建筑之鄉”電白的黃少良走上建筑之路,似乎是天命所歸。電白縣孕育的能工巧匠們活躍在全國大大小小的城市,黃少良就植根于云南這片熱土,在建設彩云之南的同時也在實現自己的美麗人生。
信:“作為一個商人,誠信最重要。”這是黃少良的開場白。“誠信是我做人準則的至高點。”
幾十年的商海泛舟,黃少良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有人做企業只是做當下,認為能以最快、最節約成本的方式吸取資金最好。但對于黃少良,建筑是做給時間的,是做給危機事件的,是做給良心的,是做給人的,質量的保證是第一位。二十多年的工程項目,沒有一個出過質量問題,這著實讓人嘆服。
身居高位,他仍保持每月下一次工地檢查的習慣。在施工現場,對于每一處工程,他仔細詢問、揣度、研究。時刻繃緊每一根神經,時刻提醒自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一座建筑,一點小的差錯都可能有大的紕漏。在企業創業之初,人員較少時,黃少良在一線與員工奮斗,可以采取一對一的管理方式,但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人員更為繁雜。除了任人唯用,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完善的機制,嚴格的把關制度之外,要將每個項目落實到責任人,出一個紕漏,必將嚴懲不貸。
在黃少良的企業里,基層的組成者大多是廣大農民工兄弟,他們同樣也是工程質量的保證。對待他們,黃少良強調信譽是第一位,做到不拖欠工資,各項福利按照國家規定不斷健全。在九州公司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每個員工過生日時都能得到一份公司的禮物。這小小一份禮物,無形中增強了九州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良好的聲譽為他贏得很多的工作伙伴,很多人愿意與他合作。但黃少良挑選合作伙伴的首要標準也是兩個字:誠信。對于初次打交道的人除了用與生俱來的敏銳目光判斷他外,他還會觀察他對家庭、父母是否負責任。“一個人如果對家庭、父母沒有責任心,和他合作風險太大。”黃少良始終這樣認為。
前不久,一場毒奶粉事件,讓整個商界危機四伏,人們呼之又呼,誠信的企業到哪兒去了?黃少良一直在用心書寫這個符號。
一個企業就是一種態度,一種態度可以創造一種未來,就是這種誠信的精神創造了公司輝煌的成績。
持:如果說當初進入建筑行業,完全是聽從父母的安排,而將自己的人生走向輝煌,是黃少良的辛勤耕耘。
許多人的一生,從事過多種不同的行業,其中不乏有些能人在許多行業都能做到如魚得水,來去自如,但這必竟是少數。從懵懂少年到建筑行業的嬌子,黃少良幾十年的人生都在從事一個行業,對此,他坦言,“也曾倦怠過。但是,我是苦過來的人,小時候那種節衣縮食的生活讓我感到了人生的不易,同時也鍛煉了我的意志。人生需要拼搏,也需要一點堅持。一直專注于一個行業,我才能更深入,更透徹地了解,才能做領軍人物。”為此,他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上夜大,自學。從施工員、材料員、預算員做起,直到建筑員、高級建筑師,學無止境,年過不惑的黃少良至今仍不放棄學習。為了將公司制度強化,他派人到沿海發達城市學習考察,自已也到歐美發達國家調研。在學習過程中,與自身企業結合,摸索了出一套屬于九州公司成長之路。
在黃少良辦公室的書桌后有一個偌大的書柜,里面陳列的書琳瑯滿目,一眼掃去,可以看見許多關于建筑的。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可開卷有益加實踐有利,成功就不是一種偶然,而是必然。
榮:從1 984年以廣東省煤炭工程公司預算員的身份委派到昆明,到1992年時和朋友成立九州建筑公司,1998年出任云南九州建設公司法人代表,至2008年九州建筑公司升為集團,黃少良出任董事長,他的人生實現了完美的跨躍。公司年產值由2000萬元升到十多個億,連續多年被評為守合同重信用企業”。2007年2月黃少良榮獲建設部首批建筑企業高級職業經理人資格,同年6月九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榮獲國家房屋建筑施工總公司一級資質,不是每個人的人生都如斯精彩。回顧來時路,黃少良只是淡然地說:“對于自己還是滿意的,每當漫步昆明街頭,看著那些屬于自己公司所承建的建筑,就有一種說不出親切感,像是看自己的孩子一樣。”
記得上世紀90年代初來昆明時,這里較之沿海城市還很落后。當時昆明的第一幢高樓(位于東風廣場)——,工人文化館還在裝修,而那時第三座高樓——昆明市兒童醫院就是他所在建筑單位修的。而后的國家大型工程漫灣電站、開遠國家糧食儲備庫、云南黃磷工業基地等這些工程項目上都曾揮灑過他們的汗水與青春。能與一個城市共同發展,黃少良無疑是幸運的。一個城市遇上一群優秀的城市建設進行曲譜寫者更是值得稱道的。
而今,憶往昔崢嶸,探漫漫前路,從未停步的他又將根據自身實力選擇下一個目標作為他的出發點,開始新的征程。
閑:工作中的黃少良是一絲不茍的,在為完成云南黃磷工業基地標段時,任務重,時間緊。他以身作責,帶領員工三班倒,吃住都在工地上,40多天不回家,連續50個小時不眠不休息,最終也是這次工程讓他在云南建筑界聲名鵲起。面對昔日的拼勁,他笑言,隨著年齡的增長,精力也不如以前旺盛了,現在也深知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個硬道理,所以工作空閑的時候,他也會抽空游泳、進健身房鍛練或泡一壺香茶,啜一指云煙。但這種放松,對這個工作狂人也不過是對下一次工作的充電,他又將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革命工作”之中。 采訪結束后,忽然想到許多建筑工地上都標有的“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工作”的標語,這或許是黃少良人生最好的寫照。
(本文來源:陜西省土木建筑學會 文徑網絡:尚雯瀟 尹維維 編輯 文徑 審核)
上一篇: 淺論綠色建筑設計 |
下一篇: 跨越時間的空間——解讀印度建筑大師查爾斯·柯里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