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4053 次 創憶·三山五園數字技術與遺產保護論壇清華建筑學院舉行
“創憶·三山五園:數字技術與遺產保護論壇”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隆重舉行
2018年12月28日,“創憶·三山五園:數字技術與遺產保護論壇”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王澤生報告廳舉行,來自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工業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市海淀區旅發委、北京市海淀區科技委、北京市海淀區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北京清城睿現數字科技研究院、北京數字圓明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華夏幸福基業、微景天下、北京華新意創工業設計,以及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文物報、中國旅游報、海淀旅游網等,京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及文化科技領域的近百名專家和學者,以及企業代表出席了論壇,并以三山五園為主題,圍繞數字技術與遺產保護進行了分享和熱烈討論。
本次論壇由北京市海淀區旅游發展委員會和北京市海淀區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主辦,北京清城,F數字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空間信息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應用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清華大學)協辦。北京市海淀區旅游發展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曹宇明女士,北京市海淀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林劍華先生,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著名古建筑專家、北京圓明園研究會會長郭黛姮先生出席了本次論壇。
論壇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助理教授、漢文化研究者、奧地利籍建筑學家荷雅麗老師雙語主持。荷雅麗女士自2010年就加入數字圓明園項目團隊,并深度參與了圓明園的研究和數字復原工作,對包括圓明園在內的三山五園地區有著濃厚的興趣和一定的研究基礎。本次論壇由她主持,既能反映歷史上三山五園地區作為中外文化交流載體的歷史和傳統,又能體現當前中外合作的趨勢。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空間信息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應用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清華大學)主任黨安榮致歡迎辭。黨教授首先歡迎和感謝各位參會代表,并概要表達清華大學在歷史上和當下都是三山五園地區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長期從事三山五園相關工作的基礎;然后結合案例闡述清華建筑學院師生從梁思成先生開始一直從事與三山五園歷史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傳承相關的工作,特別是近年來結合頤和園、圓明園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數字技術與遺產保護探索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之后提綱挈領地概述了當前數字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應用進展,以及三山五園地區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數字化保護與傳承的重要性;最后概述了國家文物局清華大學重點科研基地在運用空間信息技術開展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探索研究與培訓工作,拉開了論壇序幕。
第一位發言的嘉賓是北京市香山公園管理處黨委副書記袁長平先生,他報告的題目是《三山五園——中國園林的金名片》,講述了三山五園在中國園林中的地位和影響,以及香山的重要價值和在三山五園中的地位,并介紹了香山近年來開展的數字化文物保護與展示闡釋工作,以及未來的發展愿景,圍繞香山公園的“十三五”規劃,突出其自然和文化的雙重遺產屬性,重點圍繞雙清別墅、碧云寺和宗鏡大昭之廟等建設歷史名園,促進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的研究館員王曉笛女士,以《頤和園文物數字化保護的實踐與運用》為題,重點介紹了頤和園的價值和在三山五園中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頤和園開展的數字化保護項目。頤和園的核心價值在于其文物藏品和古代建筑,為了這些核心價值的展示呈現,頤和園先后開展了展陳影像視頻、仁壽殿全景展示、虛擬樂壽堂、瓷器數字多寶閣等數字項目,收到良好的觀眾反饋和社會效益。
北京清城睿現數字科技研究院院長、北京數字圓明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賀艷女士,以《沉浸感、親歷感、參與感——文化遺產的數字化闡釋與公眾傳播為題》,通過具體講述當前正在進行的“創憶·三山五園”數字文化體驗展,介紹了數字圓明園項目的發展歷程,如何搭建橋梁鏈接管理者、研究者和公眾,并如何利用包括5R技術在內的科學技術來把文化遺產真正推入到公眾中去。最終提出了“文化+藝術+科技”的遺產闡釋新體系,依照價值判斷--創意設計--支撐技術的邏輯原則,打造沉浸感、親歷感和參與感,讓遺產融入生活,讓公眾參與到遺產保護中來。
藝心動公司CEO王厚淼先生的發言題目是《意接千載:AR技術遇見臥游之趣》,從科技+藝術層面,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分享:(1)AR技術在遺產保護應用上的獨特作用,例如畫卷、藝術品、數字復原圖等。(2)運用AR技術在展示遺產過程中應當注意的互動與傳播,研發過程中應當兼顧嚴肅與趣味性,以及展示過程中如何進行取舍和平衡。(3)藝心動公司開發的遺產互動APP——ARTIVIVE在眾多領域的應用,例如故宮博物院、“創憶·三山五園”數字文化體驗展、法國盧浮宮等展品中的應用。
微景天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都人華,以《實境文博——全景三維技術在文博領域的應用探索》為題,主要以中國國家博物館線上博物館、全景故宮和故宮手繪、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南通博物苑3D文物展墻、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博覽會、實境海淀等案例,介紹了微景天下應用“全景+三維”技術,在文化遺產、博物館、展覽方向的探索與思考,以及全景三維技術在博物館展覽中的應用價值。
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北京華新意創工業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劉洋,則著眼于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就“海淀區城市名片與文創產品設計”,主要從設計入手,強調傳統文化要結合當代的生活,主要介紹了兩個大方面的內容:(1)運用設計為海淀的科技、文化旅游服務;(2)品牌設計、城市名片、主視覺系統設計;服務設計、文化頂層設計;工業設計;文創衍生品、旅游商品設計開發及運營等設計實踐。過程中展示和介紹了華新意創公司的一些經典案例,以及系列文創衍生品研發與設計實踐中的思考和想法。
北京大國慧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文正,則圍繞“智慧文旅 VR 科教游應用”的主題,對海淀文旅科教VR融媒超值應用成功案例進行了分析,接著介紹了VR物聯網O2O溯源的商業新模式,以及大國慧谷動景網VR溯源“動景名片”創新融媒傳播的模式,智慧海淀全域+六維度+全產業生態文旅應用平臺、世界VR智慧旅游地圖、超鏈接國際多媒體數字博物館、智慧旅游服務平臺、VR直播、動景大數據應用和構建動景資源庫等未來愿景,以及在使用虛擬現實技術推進海淀文旅發展和科教游學應用方面的一些設想。
論壇過程中,來自文化、文物、科技、旅游、建筑、大數據、通信、傳媒、規劃、藝術等不同領域的學者和從業者,在會上進行了深度交流和開放討論。 文徑網絡設計整理
(本文來源: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網 文徑網絡數據中心:劉紅娟 尹維維 編輯 劉真 方俊 審核)
特別提示:本頁信息來自網絡,如有版權及知識產權問題請聯系刪除。